图的基础操作¶
图的基础操作可分为对“边”的操作和对“顶点”的操作。在“邻接矩阵”和“邻接表”两种表示方法下,实现方式有所不同。
基于邻接矩阵的实现¶
给定一个顶点数量为
- 添加或删除边:直接在邻接矩阵中修改指定的边即可,使用
时间。而由于是无向图,因此需要同时更新两个方向的边。 - 添加顶点:在邻接矩阵的尾部添加一行一列,并全部填
即可,使用 时间。 - 删除顶点:在邻接矩阵中删除一行一列。当删除首行首列时达到最差情况,需要将
个元素“向左上移动”,从而使用 时间。 - 初始化:传入
个顶点,初始化长度为 的顶点列表vertices
,使用 时间;初始化 大小的邻接矩阵adjMat
,使用 时间。
以下是基于邻接矩阵表示图的实现代码:
基于邻接表的实现¶
设无向图的顶点总数为
- 添加边:在顶点对应链表的末尾添加边即可,使用
时间。因为是无向图,所以需要同时添加两个方向的边。 - 删除边:在顶点对应链表中查找并删除指定边,使用
时间。在无向图中,需要同时删除两个方向的边。 - 添加顶点:在邻接表中添加一个链表,并将新增顶点作为链表头节点,使用
时间。 - 删除顶点:需遍历整个邻接表,删除包含指定顶点的所有边,使用
时间。 - 初始化:在邻接表中创建
个顶点和 条边,使用 时间。
以下是邻接表的代码实现。对比上图,实际代码有以下不同。
- 为了方便添加与删除顶点,以及简化代码,我们使用列表(动态数组)来代替链表。
- 使用哈希表来存储邻接表,
key
为顶点实例,value
为该顶点的邻接顶点列表(链表)。
另外,我们在邻接表中使用 Vertex
类来表示顶点,这样做的原因是:如果与邻接矩阵一样,用列表索引来区分不同顶点,那么假设要删除索引为 Vertex
实例,删除某一顶点之后就无须改动其他顶点了。
效率对比¶
设图中共有
表
邻接矩阵 | 邻接表(链表) | 邻接表(哈希表) | |
---|---|---|---|
判断是否邻接 | |||
添加边 | |||
删除边 | |||
添加顶点 | |||
删除顶点 | |||
内存空间占用 |
观察上表,似乎邻接表(哈希表)的时间效率与空间效率最优。但实际上,在邻接矩阵中操作边的效率更高,只需一次数组访问或赋值操作即可。综合来看,邻接矩阵体现了“以空间换时间”的原则,而邻接表体现了“以时间换空间”的原则。